受獎人消息
天圓.地方.非人間──陳浚豪個展
台北耿畫廊將舉辦「天圓.地方.非人間──陳浚豪個展」,此為陳浚豪睽違三年後再一次匯聚成形的個展。陳浚豪的創作以其「蚊釘山水」聞名,顧名思義即以當代工業化生產的材料:蚊釘,重新演繹中國水墨的古典美學。
本次展覽可藉標題分為「天圓」、「地方」、「非人間」等三個系列,其中「非人間」即是臨摹晚明畫家吳彬的系列大型作品,再擷取後人對吳彬「狀奇怪,非人間」的評價為題向吳彬致敬;另外,「天圓」與「地方」系列作品則是以作品的外形回應中國哲學中的天圓地方,呈現中國傳統美學中師法自然、自律成序的理想。
Grantee: Howard Chen

後座大道─饒加恩個展
本次個展「後座大道」延續饒加恩所關注的歷史遺留物及其
Grantee: Chia-En Jao

再織: 創新纖維藝術展
台灣高雄美術館首次與紐約2所市立大學合作,結合台美24位藝術家推出「再織」大型藝術聯展,3月底起展開3個月展覽,為建構兩地藝文交流平台創新猷台灣藝術家到紐約現手藝。15位台灣藝術家及9位紐約藝術家,各以織、針、縫、編及裝置等多種技法交織出創意作品,並相互對話,展現台灣當代纖維藝術的動人魅力。
Grantee: Wen-Fu Yu

紀凱淵 - 2017 紀紐約個展
紀凱淵,是藝術家紀紐約在藝術場域之外的本名。相對於公眾所熟悉的藝名,這個陌生的名字彷彿是一組藝術家私領域密碼。本次展覽採用了「紀凱淵」這個暫不投射意義的名詞,作為2017年個展的展名。作品呈現自身經驗裡不斷循環的記憶與技藝,並在個人藝術表現中再次整合。與此同時,紀紐約轉換藝術家在藝術場域裡的角色,試著讓自己成為紀錄對象的載體,以「相互承載」的形式呼應彼此。拍攝上選用紀實的手法貼近事與物,裝置呈現上則以各種技術在不同環節中捕捉自身感受。
Grantee: Kai-Yuan Chi

唐吉訶德- 陳淑強 創作個展
陳淑強喜歡使用自然材質從事創作,像是久經海水淘淨的白骨、粗拙的石頭、鏽蝕的鐵塊等等⋯尤其是植物。當看見一顆枯萎的樹時,總無法不感覺到某種異樣的違和感。因為它的枯萎使它立刻被視覺隔離出來做為單獨關切的物體,也因為它所蘊含的象徵,無法不注視它們,而它們總是標記著_時間。
Grantee: Shu-Chiang Chen

身聲劇場《群婆亂舞》
她們不是電視裡光鮮亮麗的俏媽,而是更靠近泛泛之眾的你我她。在這個錯綜複雜的世代,她們在眼淚裡找到力量,在一根蔥一粒米中找到了世界的滋味。身聲三位女團員,透過音樂與肢體語彙,把屋簷下女人的心事,掃塵除垢、再加點小辣,「演樂舞」三位一體、婆婆媽媽再上火線!
Grantee: Chong Leong 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