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獎人消息
光‧合作用-亞洲當代藝術同志議題展
本展覽以「光」作為展覽主題名稱,首先希望回應同志社群裡以彩虹作為符號象徵和平、愛和多元訴求的歷史,彩虹即為光的折射,本為一體,藝術的展現以及同志議題的探討如光譜一樣擁有多樣和包容性,絕非光明與黑暗兩端的二元對立;其次,「光」是地球上生物生生不息的能量來源,它平等對待萬物,滋養生命,用光的作用帶來成長、希望和美善的目的。展覽聚焦在文化、語言、地緣關係和族群背景相近的香港、臺灣、中國、新加坡等地,邀請 22 組藝術家參與,展出共51 件作品,透過身份認同、平權議題、媒體消費現象、社會現實困境、個別/群體間的評論、人性慾望以及生與死等廣泛內容,呈現出二戰後華人 LGBTQ 社群的生活故事與相關議題,集結匯聚成了當代亞洲同志的歷史與生命情境。
Grantees: Jun-Jieh Wang, Shih-Pin Hsi, Hui Yu Su

2017 米粑流濕地藝術季
米粑流,為阿美族語「互助」之意,2017米粑流濕地藝術季,是由11位國內外的藝術家,到豐濱鄉港口部落與復興部落駐村創作,並與在地居民互動、互助,這個過程,也就印證米粑流「互助」的精神。
除了可以欣賞到藝術家的精彩創作外,系列活動中還有「撼動稻浪音樂會」、「MISALAMA來玩市集」與「行走部落輕旅行」,從藝術中,與自然合一。
Grantee: Sumi Dungi

「鏘條通」- 2017街區藝術祭
「鏘條通」是個以藝術介入社區,帶動台北市條通區域之串
Grantees: Ching-Yao Chen, Wen-Fu Yu, Tung-Ling Shih

奧能登國際藝術祭
奧能登國際藝術節旨在發掘出珠洲當地·生活·居民的潛在魅力。藝術家們將和珠洲市民一起,共同打造迄今為止從未有過的,傳統文化與最先端的美術完美融合的新型藝術節。
吳季璁將與藝術家陳淑強合作,參與日本奧能登國際藝術祭,
Grantees: Chi-Tsung Wu, Shu-Chiang Chen

記憶的交織與重疊─後解嚴臺灣水墨
「記憶的交織與重疊─後解嚴臺灣水墨」展出作品類別與媒材紛呈,有水墨、工筆重彩、膠彩、裝置、錄像及動畫等,在風格表現上,在在彰顯藝術家對生命的感悟與觸動、社會人文關懷、歷史與現實的思辨,及水墨藝術探索的深度與廣度,展現出旺盛的創作活力與動能。本展企圖透過24位不同世代藝術家精彩作品的演繹與對話,檢視解嚴後臺灣水墨藝術與政治的糾纏關係,呈顯創作者在歷史記憶交織下,迸發出的多重視野,以及以此所建構出的繽紛多彩的水墨藝術新貌,具體而微地闡述解嚴迄今的臺灣水墨的發展脈絡。
Grantees: Chi-Tsung Wu, Chien-Ying Tseng, Hsin-Hua Pan, Jai Yuan, Jui-Chung Yao


版藝新象
本展旨在探討藝術家們運用版畫從事創作,或將版畫視為表現手法之一,進而與其他媒材相互融合的藝術實踐。參展者大多深耕於台灣、倫敦和馬德里等三地,我們可以從作品中看到每個國家文化傳統對其藝術創作之影響,以及傳統版畫技巧如何被運用甚或排除的狀況。他們的作品代表一種受到當前數位媒體,還有以繪畫和攝影為基礎媒材等影響的新型態創作;另外,部分藝術家也試著將長時性裝置和表演藝術融入作品。展覽試圖透過版畫的概念傳達其藝術表現,從不同面向與途徑來詮釋版畫創作,期能帶給觀者有別於以往傳統的視野,也為版畫藝術發展帶來新氣象。
Grantees: Jui-Chung Yao, Jun-Jieh Wang, Meng Chuan Isa Ho

鄉關何處—高雄眷村三部曲:侯淑姿個展
高雄眷村三部曲試圖呈現戰後新移民聚落的眷村畫下句點前的最後身影,總體傳達對眷村流失的美好時光的不捨。作品為另類的新地誌攝影 (new topographic photography),每幅作品皆為同一影像的上下兩幅並置,下方影像為上方影像的負像 (negative),或其他特殊影像處理的複本,隱喻消失的、逝去而不復返的一切,在下方嵌入的文本是眷戶第一人稱的自白,傳達對家園充滿情感的生命經驗,或以作者個人的觀點述說眷村地景變化,文本中因敘述者的交錯與位移,期使觀眾透過靜觀與閱讀而認知發言主體的位移與觀點的差異,進而交織出個人對歷史集體記憶及個體隨著時間消亡的情傷。在此,一個個體的生命經驗在歷史的巨浪下成了微小的泡影,映現了無處再尋眷村的悵惘。
Grantee: Shur-Tzy Hou
